京剧《三义归天》(也常被称为《华容道》)是根据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情节改编的京剧传统剧目,属于武生、老生、花脸(有时还有旦角)的合演剧目,场面宏大,武打激烈,是京剧中的经典。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窜,在华容道(一条泥泞险峻的小路)遇到了关羽的埋伏。
- 曹操败走华容道: 赤壁之战,曹操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大败。诸葛亮算定曹操会走华容道这条小路,便派关羽在此设下埋伏。曹操的军队死伤惨重,曹操本人也身中箭伤,几乎无力再战。
- 关羽义释曹操: 关羽虽奉诸葛亮之命前来捉拿曹操,但在途中遇到了一匹非常有灵性的白马(传说为关羽的坐骑“的卢”所变或为其子关平所骑)。白马一路嘶鸣,不愿让关羽踏过此地,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关羽心善,加上他早年曾受过曹操的厚待(赠赤兔马、封汉寿亭侯等),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不忍其就此毙命。最终,关羽义释了曹操,让他得以脱险。曹操感激涕零,赠予关羽金袍、玉带等礼物,但关羽坚辞不受,只取了赤兔马。
- 张飞追杀不及: 与此同时,张飞奉诸葛亮之命在华容道另一侧埋伏,意图杀掉曹操。但他性急,等待时间过长,直到听到关羽放走曹操的动静才追来,但为时已晚,只能空手而归,心中对关羽的做法既佩服又有些不忿。
- 三义归天(寓意): 剧名中的“三义”通常指刘备、关羽、张飞这“桃园三结义”的兄弟情谊。虽然关羽放走了敌人曹操,有违军令,但在剧中,这更突显了关羽“义”字的最高体现——信义、仁德。曹操逃走后,发誓要报答关羽之恩,后来果然在赤壁之战后归还了荆州(虽然这更多是演义的情节)。而关羽的义举,也成为了他忠义勇武形象的经典象征。虽然剧中可能没有直接描绘三人最终“归天”(如关羽、张飞死于麦城),但这个标题寓意着兄弟情深、义薄云天,以及关羽义释曹操这一核心事件对三兄弟关系及历史进程的影响。
京剧《三义归天》的看点:
- 精彩武打: 关羽与周仓等追兵的武打场面,特别是关羽的“跑圆场”、“马战”等身手,是武生或老生演员的炫技环节。
- 关羽形象塑造: 剧中着重表现关羽的武艺高强、忠义勇武,以及在关键时刻被个人情义(对曹操的旧恩)所打动,做出“义释曹操”的选择,展现其性格的复杂性和光辉。
- 人物对比: 通过关羽的仁义与张飞的急躁形成对比,突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 舞台效果: 常伴有跑圆场、翻扑、马鞭动作等,配合灯光、布景,营造出战场逃亡的紧张气氛和英雄人物的风采。
《三义归天》通过“华容道”这一经典历史桥段,生动地演绎了关羽的义举,歌颂了忠义精神,同时展现了激烈的武打场面,是京剧艺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