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第七集剧情介绍及感想

我们来聊聊《功勋》第七集。

《功勋》第七集剧情介绍

第七集聚焦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黄旭华 的故事。

  •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部分:

    • 本集深入展现了袁隆平院士从青年时代开始,怀揣着“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梦想,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历经无数次失败,最终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
    • 剧情描绘了他与团队在海南“魔鬼训练”般的育种工作,面对质疑、克服困难,以及对土地和自然的敬畏之心。
    • 通过一些关键事件和人物(如助手、同事、家人),展现了袁隆平的执着、乐观、朴实无华以及伟大的科学家精神。重点突出了杂交水稻的诞生,如何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甚至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 展现了袁隆平院士即使功成名就后,依然心系田埂,奔波于田间地头的形象,体现了他“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崇高理想。
  • 黄旭华(“核潜艇之父”)部分:

    • 本集的另一部分讲述了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载,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奠基和发展的故事。
    • 剧情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黄旭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这项“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勇气和决心。
    • 描绘了他带领团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从零开始,攻克无数技术难关,设计建造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其中可能涉及了与外国技术的对比、自主研发的挑战、以及试验过程中的惊险时刻。
    • “隐姓埋名”是本部分的核心情节,展现了他和家人的牺牲与奉献——为了国家利益,他将自己的成就深藏心底,对外只说是“黄总”,让家人也长期不知其真实工作内容。
    • 最终,当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并完成水下发射导弹等关键试验时,黄旭华和所有参与者的激动与自豪感油然而生,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担当。

两则故事共同的主题:

第七集通过袁隆平和黄旭华这两个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共同展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攀高峰、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他们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共和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

感想

观看第七集,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1. 袁隆平的故事充满了希望和生命力。 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吃饱饭”这个最基本也最崇高的目标的执着追求,让人感到温暖和力量。他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播撒希望的人。他“禾下乘凉梦”的描绘,充满了诗意的浪漫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看到他晚年依然奔波在田间,更加觉得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成就,更在于那份始终如一的初心和热爱。

  2. 黄旭华的故事则充满了牺牲和担当。 “隐姓埋名”三个字背后,是巨大的个人牺牲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他甘愿将一生匿名,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孤独。这种“以身许国”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一代科学家,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撑起了共和国的“国之重器”,这种精神是民族的脊梁。

  3. 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两则故事都深深烙印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国家情怀。无论是解决吃饭问题,还是研制国之重器,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这种“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的担当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4. 平凡中的伟大。 虽然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剧中也展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袁隆平的朴实、乐观;黄旭华对家人的愧疚与思念(尽管不能说)。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更加让人觉得亲切和崇高。

总结:

《功勋》第七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刻画,成功塑造了袁隆平院士和黄旭华院士这两位国之功勋的光辉形象。他们的事迹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当下的激励。看完这一集,让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功勋”二字的重量,也更加敬佩那些为共和国发展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英雄们。他们是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