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传奇第四集的剧情大致如下:
这一集主要围绕着1861年8月咸丰皇帝病逝,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动荡展开。
-
咸丰驾崩与载淳继位:恭亲王奕訢和其他皇室成员得知咸丰皇帝在热河承德行宫驾崩的消息。咸丰皇帝留下年幼的皇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作为继承人。按照遗诏,由载淳即位,并任命八位亲王、大臣共同辅政,史称“八大顾命大臣”,其中就包括肃顺、载垣、端华等咸丰帝的心腹。
-
权力斗争加剧:奕訢虽然名义上是辅政大臣之一,但他身在京城,与在热河的顾命大臣们之间存在天然的隔阂和矛盾。他意识到,留守北京的宗室王公和汉族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的力量正在增长,他们希望借助自己的声望和实力来稳定时局、抵抗“洋人”。
-
奕訢的处境与策略:奕訢身在京城,需要平衡各方势力,既要维持朝廷的稳定,又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权力变更做好准备。他表面上对顾命大臣表示尊重,但暗地里开始联络在京的文武官员,为日后的行动积蓄力量。他深知自己在热河的势力不如顾命大臣,必须利用好京城的资源。
-
“夷人”的介入与利用:西方列强对于咸丰皇帝的去世和清朝内部可能出现的权力真空非常关注。他们一方面希望维持清朝的稳定以保障自身的利益(特别是贸易和驻军),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干预甚至更换清朝统治者的机会。奕訢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开始尝试与“洋人”接触,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对抗顾命大臣集团。他向英法等国公使表达合作意愿,希望借助他们的影响力迫使清廷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改变。
-
初步的联盟形成:虽然具体的联盟细节在这一集可能不会完全展开,但剧情会暗示奕訢正在与外国公使进行秘密接触,并试图将他们拉到自己的一边,共同反对以肃顺为首的保守派势力。这为下一阶段发生在北京的政治大变局埋下了伏笔。
第四集是恭亲王奕訢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咸丰皇帝的去世为他提供了一个挑战现有权力格局、提升自身地位的历史机遇。他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人脉,尤其是在与西方列强的互动中,为即将到来的“辛酉政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