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人民的名义》剧情介绍的第四部分,承接之前的剧情:
剧情发展(直至接近结局):
在经历了育英幼儿园事件的风波、赵立冬的落网以及省公安厅内部的权力调整后,剧情进入了新的阶段。
-
省公安厅权力重构与新的挑战: 陆寒(陆思成)升任省公安厅厅长,周杰(周育红)则被调任至中央。这一调整巩固了祁同伟倒台后以陆寒、高育良为核心的新权力格局。然而,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一方面,赵立冬的倒台虽然扫清了重大障碍,但高育良和陆寒等人依然面临来自中央的调查压力和内部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京海市市委书记李达康因为过于“简单”,不懂政治斗争,被中央认为能力不足,准备调任。这引起了高育良的警觉,他意识到李达康的离开将意味着他失去了重要的保护伞和棋子。
-
高育良的焦虑与布局: 高育良意识到,李达康的调离将打破他在京海市的平衡。为了保住李达康,也为了继续自己的计划,高育良开始积极运作。他一方面试图通过政治手腕留住李达康,另一方面,也在为李达康的离开后,自己能够继续掌控局面做准备。他与妻子高小琴的关系也在此期间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高小琴虽然名义上支持丈夫,但内心深处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不安。
-
祁同伟的最终覆灭与陈清泉的暴露: 祁同伟虽然一度被提拔为省公安厅副厅长,但他并未真正掌握实权,反而成为了各方势力监视和攻击的对象。他的野心和不择手段最终暴露无遗,在与其他派系的冲突中彻底玩火自焚,最终被执行死刑。祁同伟的结局也警示了其他人,即使是高官,一旦失势或触碰底线,也会迅速垮台。
-
调查的深入与高育良的困境: 随着调查的深入,高育良隐藏多年的问题(如与高小琴的关系、利用陈清泉进行利益输送等)逐渐浮出水面。陆寒作为新任公安厅长,一方面要稳定局面,另一方面也在暗中观察和收集高育良的线索。陈清泉作为高育良的“钱袋子”,虽然前期表现得比较谨慎,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高育良最大的隐患之一。
-
最终的对决与结局铺垫: 剧情的最后阶段,各种矛盾和线索开始汇聚。高育良试图利用一切资源保住自己,包括最后的底牌。李达康的最终命运(是否调走、是否被“保护”)成为了一个悬念。陆寒和吴刚等正直干部则在努力推进调查,试图揪出隐藏在幕后的黑手。高育良的最终结局,以及整个京海市政治生态的彻底清理,都预示着故事即将迎来高潮和最终的结局。
这一阶段是权力重新洗牌、旧有势力试图做最后挣扎、新力量开始巩固地位的关键时期。各种线索交织,矛盾日益尖锐,为最终的决战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