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的剧情主要围绕曹操、刘备、吕布等人的活动和冲突展开,关键事件包括曹操击败吕布、刘备取徐州以及吕布败走投靠曹操。
回目: 夺冀州袁绍败绩 失徐州吕布奔曹
剧情介绍:
-
曹操与袁绍的战争:
- 回前部分交代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形势。曹操听从荀彧的建议,先巩固河北,准备南下。他派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与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对抗。
- 田丰、沮授虽然极力劝谏袁绍不要急于进攻曹操,但袁绍刚愎自用,不听劝阻,最终在官渡之战前败给了曹操的先头部队。
-
曹操击败吕布:
- 曹操在官渡之战与袁绍主力对峙,后方则派张辽、李典等将领进攻吕布占据的徐州。
- 吕布虽然勇猛,但在兵力、智谋上处于劣势。曹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设计离间吕布与陈珪、陈登父子。
- 陈登在城中策反,写信给吕布,声称陈珪父子欲投降曹操,并告知吕布军粮将尽、曹操大军将至的消息。
- 吕布中计,对陈登产生怀疑,最终杀害了陈珪、陈登父子。
- 陈登的部下将计就计,配合曹操军,曹操趁机发动猛攻。
- 吕布兵败,仅带着少数亲信(如侯成、宋宪、魏续)突围,其部众纷纷投降曹操。曹操收编了吕布的军队,实力大增。
-
刘备夺取徐州:
- 吕布败走后,徐州的局势空虚。曹操派刘岱、王忠率军进攻徐州。
- 时任徐州牧的刘表之子刘琮(原文此处可能为笔误,通常指刘表次子刘琮,但此处更像是刘备占据徐州后,原驻守将领或地方势力拥立某人,或是指刘备自己占据后任命的代理人,需结合上下文理解,但核心是徐州内部不稳)此时正准备投降曹操(类似后文荆州之败)。
- 陶谦的旧将曹豹(陶谦部将,后归吕布)不愿投降曹操,关闭城门抵抗。
- 刘备此时正好率军进入下邳(吕布败走后的据点),得知情况后,与曹豹交战。
- 曹豹战败,刘备趁机攻入下邳城。曹操的使者前来招安,刘备将其斩杀,表明自己要继承陶谦的遗志,治理徐州。
- 刘备迅速控制了徐州,自领徐州牧。
-
吕布败走投靠曹操:
- 吕布在突围时,失去了大部分兵马和家眷,非常狼狈。
- 他投奔了驻扎在青州的一支军队(可能是袁绍的部将或独立势力),但对方并不接纳他。
- 后来吕布辗转投靠了袁绍的部将张杨。张杨起初也给了他一些兵马。
- 但张杨后来害怕吕布的强大,又想谋害他。吕布得知后,再次连夜逃走。
- 吕布无处可去,最终决定前往投靠曹操。他派人向曹操送信,表示愿意归降。
总结:
本回是三国时期军事斗争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曹操通过击败吕布,不仅解除了后顾之忧,壮大了自己的实力,而且为日后彻底击败袁绍奠定了基础。刘备则成功占据徐州,实现了他在徐州立足的目标。而吕布则在连番失败后,彻底走向了下坡路,最终成为寄人篱下的败将,为其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这一系列事件也充分展现了曹操的智谋与权术,以及乱世中英雄人物的挣扎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