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贯剧情介绍

这是《十五贯》的剧情介绍:

《十五贯》 是中国昆曲(Kunqu Opera)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经典剧目,由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朱素臣(一说为康海梁辰鱼,但朱素臣的说法流传最广)创作,通常认为创作于明万历年间。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明朝,主要围绕江南某地发生的一起错案展开。

  1. 起因: 富商刘素卿(或名刘氏)带着十五贯钱(相当于一笔不小的财富)回娘家探亲。途中,她遇到了一位名叫娄阿鼠的年轻书生。娄阿鼠看中了刘素卿的财物,于是设计将她杀害,并抢走了十五贯钱。
  2. 误判: 刘素卿的丈夫刘君瑞(或名刘君实)回来后,发现妻子失踪,家产也不翼而飞。他向官府报案。官府派况钟(或名况侯)前来审理此案。况钟是一位清廉、断案如神的官员。
  3. 关键线索: 况钟审案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名叫宋士杰的老练讼师。宋士杰为了给他的学生顾读(或名顾文轩)洗刷冤屈(顾读因偷了邻居家的鸡而被诬陷),运用他的智慧和口才,巧妙地引导况钟注意到了案件中的疑点。
  4. 真相大白: 经过宋士杰的提示和进一步的调查,况钟逐渐怀疑起娄阿鼠。他设计了一条计策:让娄阿鼠假意归还部分钱款(或做其他假象),并最终在狱中通过拷问或心理战术,让娄阿鼠屈打成招,承认了杀害刘素卿并抢夺十五贯钱的罪行。
  5. 冤案昭雪: 娄阿鼠被处死。真正的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刘素卿的冤案得以昭雪,她的丈夫刘君瑞也找回了失散的家产。
  6. 核心主题: 《十五贯》的核心在于讽刺了当时司法腐败、官员昏庸、滥用刑讯(“刑讯逼供”)导致冤假错案频发的黑暗现实。同时,它也赞扬了况钟的清正廉明、宋士杰的机智善辩以及顾读的清白无辜。

意义与影响:

  • 《十五贯》被认为是中国戏曲史上“案头与场上并重”的杰作,既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又有精彩绝伦的舞台表演。
  • 它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唱词念白和音乐唱腔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是昆曲艺术的瑰宝。
  • 此剧在历史上多次被改编和重演,对后世的戏曲创作和司法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由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主演的《十五贯》更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

《十五贯》讲述了一个因贪婪和冤屈引发的悲剧,最终在清官和智者的努力下得以昭雪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