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桃园结义”的剧情:
背景设定: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汉室宗亲、幽州涿县人刘备,虽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但因出身皇室旁系,屡遭排挤,尚未有立足之地。他为人仁德,广交朋友,当时已有两位重要的结拜兄弟: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以忠义勇武闻名)和张飞(字翼德,涿县人,勇猛过人,性格直率)。
桃园结义的过程:
- 偶遇与结交: 刘备在涿县遇上了关羽和张飞。三人因志趣相投,性格互补(刘备仁德、关羽忠义勇、张飞勇猛直率),很快便相识并结为好友。他们常常一起饮酒、论英雄、畅谈抱负。
- 张飞提议: 时间久了,张飞觉得仅是朋友还不够,希望能有更深厚的情谊,甚至不逊于亲兄弟。他提议说:“我等既结为兄弟,当如骨肉一般。今幸遇良辰吉日,当立誓为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 寻找吉地: 张飞带着刘备、关羽来到涿县郊外的一棵桃园中。这棵桃树高大茂盛,枝叶繁茂,景色宜人,正是举行结拜仪式的好地方。
- 准备仪式: 三人于桃园中,拣选了吉日良辰。他们沐浴更衣,焚香礼拜,表示对这次结盟的郑重态度。
- 宣誓结盟: 在神像前,三人焚香再拜,同声誓曰:
-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 (大致意思是:我们刘备、关羽、张飞虽然不是同一个父母所生,但今天结为兄弟,就要同心协力,帮助有困难的人,解除危难,报效国家,安抚百姓。我们不要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要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天地神明可以作证我们的决心。如果谁违背了道义、忘记了恩情,天人和神灵都会共同惩罚他!)
 
- 拜定兄弟: 誓言之后,三人以“兄、弟、弟”的顺序(关羽为兄,刘备为弟,张飞为弟)相互拜定。拜毕,焚香再拜,同声相誓。
- 设酒宴庆贺: 誓毕,三人于桃树下,杀牛宰马,祭告天地,然后设酒宴共饮,以庆结义。大家开怀畅饮,情谊更加深厚。
意义与影响:
- 奠定基础: 桃园结义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生情谊的起点,也是他们日后能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建立蜀汉政权的重要精神支柱。
- 象征忠义: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忠义和兄弟情谊的最高典范。关羽和张飞的忠义勇武,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这种桃园结义的誓言之上。
- 文学经典: 桃园结义是《三国演义》中最广为人知、最受欢迎的情节之一,被无数文学作品、戏曲、评书、影视作品所演绎,深入人心。
桃园结义就是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中举行的一场庄严的结拜仪式,他们立下誓言,结为异姓兄弟,同心协力,共同奋斗,这段情谊成为了他们日后传奇人生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