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To Live),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农民在20世纪中国动荡的历史变迁中顽强生存的故事。
主要剧情如下:
主角福贵原本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一夜之间沦为赤贫。为了生活,他不得不靠租种土地为生,并被迫娶了一个贫苦的农村妇女家珍为妻。
福贵和家珍组建了家庭,并生下了几个孩子。然而,他们并没有过上安稳的生活,而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大的灾难:
- 内战时期: 福贵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九死一生地逃回家。
- 土地改革: 作为前地主家的少爷,福贵受到了批斗,生活更加艰难。
- 大跃进: 福贵和家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炼钢铁,却导致庄稼荒芜,颗粒无收。
- 文化大革命: 福贵因为曾经是地主少爷的身份,再次受到冲击,但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黑五类”身份,反而保全了性命。
- 改革开放: 随着时代变迁,福贵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甚至靠养鸡发了财。
在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之后,福贵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 妻子家珍因病去世。
- 儿子有庆为了给县长夫人献血,被抽血过多而死。
- 女儿凤霞在分娩时大出血而死。
- 儿子二喜在工地被水泥板夹死。
- 儿媳家珍(凤霞的丈夫)在工地施工时被掉落的梁砸死。
- 福贵的女婿苦根因为饥饿,吃了福贵剩下的红烧肉撑死。
最终,福贵成为了孤寡老人,但他依然坚强地活着,并养了一只老牛,相依为命。
电影主题:
《活着》通过福贵一家人的遭遇,展现了中国农民在历史洪流中的苦难和挣扎,歌颂了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存精神。电影深刻地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敬畏。
影片影响:
《活着》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并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多个奖项。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历史画卷,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