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Nils)是一部经典的瑞典童话冒险故事,通常改编自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同名小说。
以下是这部作品的剧情介绍:
故事背景与开端:
- 吝啬的农民: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瑞典乡村。住着一个名叫萨姆松的农民,他非常吝啬,甚至连给家里的猫准备过冬的 hay(干草)都舍不得买。
- 顽皮的小男孩: 萨姆松家里有一个叫尼尔斯的小儿子。尼尔斯非常调皮、爱恶作剧,尤其喜欢捉弄家里的动物,特别是那只名叫莫顿的松鼠。
- 意外之灾: 在一个瑞典传统节日“仲夏节”(Midsummer)的前夜,尼尔斯因为捉弄莫顿,被莫顿狠狠地咬了一口。他因此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儿。
奇幻冒险的开始:
- 离家出走: 变成小人儿后,尼尔斯惊恐万分。当他醒来时,发现莫顿并没有吃他,反而把他带出了家门。尼尔斯害怕回到吝啬的父亲身边,便决定跟着莫顿走。
- 遇到雄鹅: 莫顿其实是被一群野鹅绑架,准备当作祭品。在逃跑的路上,他们遇到了雄鹅莫顿(M?rr)。雄鹅莫顿心地善良,看出了尼尔斯的困境,决定帮助他。
- 加入野鹅队: 尼尔斯骑在雄鹅莫顿的背上,加入了由老练的鹅队长阿卡(Aagot)领导的野鹅群。这群鹅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前往博塔尼湾(Bottenviken)的迁徙。
- 历险过程: 在前往博塔尼湾的漫长旅途中,尼尔斯经历了许多惊险刺激的事情:
- 与狐狸斯密尔(Sмiрль)的对抗:一只狡猾、贪婪的狐狸一直想抓住野鹅群,特别是想抓住聪明勇敢的雄鹅莫顿。狐狸多次设下陷阱,但都被尼尔斯和莫顿化解。
- 学习与成长:在野鹅群中,尼尔斯需要学会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并运用他的智慧帮助大家。他从一开始的胆小、自私,逐渐变得勇敢、善良、乐于助人。
- 与动物的互动:尼尔斯与其他动物(如渡鸦、猫头鹰等)互动,了解自然界的法则和不同动物的特点。
高潮与结局:
- 狐狸的阴谋: 狐狸斯密尔最终设计将雄鹅莫顿引诱到树上,自己则趁野鹅群休息时发动攻击。
- 尼尔斯的牺牲: 在危急关头,尼尔斯不顾自身安危,跳下树去解救莫顿。在搏斗中,尼尔斯为了保护莫顿,被狐狸斯密尔咬伤,变回了原来的人类男孩模样。
- 回归与改变: 当尼尔斯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变回了正常大小。同时,他也深刻地改变了,变得善良、有同情心,并且非常珍惜与动物,特别是莫顿之间的情谊。
- 与家人和解: 尼尔斯回到家,发现父亲萨姆松因为之前的吝啬行为(比如差点饿死莫顿)而受到了惩罚(比如被雷劈中),变得和蔼可亲了。尼尔斯也学会了理解家人的不易,并与他们和解。
- 莫顿归来: 在故事尼尔斯放走了莫顿,让他回到野鹅群中。莫顿在迁徙回来时,将一枚特殊的羽毛留在了萨姆松的窗台上,象征着他们之间跨越物种的友谊。
总结:
《尼尔斯历险记》是一个关于成长、友谊、责任和善良战胜邪恶的寓言故事。尼尔斯从一个顽皮、自私的小男孩,通过一次奇特的冒险经历,变成了一个有爱心、有勇气、懂得尊重生命和自然的善良少年。故事不仅充满了奇幻的冒险情节,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