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部童话,也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童话。它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故事背景与主角:
故事发生在中国江南水乡。主角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老妇人,她被雇来照看一个三岁的孤儿——小华。老妇人不仅照顾小华的生活,还常常给他讲各种故事,特别是关于她年轻时的一些经历。
核心情节:
老妇人有一个心爱的稻草人。她用这个稻草人站在田埂上,帮助她看守田地里的稻子,防止小偷(通常是鸟或老鼠)偷吃。这个稻草人被老妇人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他会“担心”稻子,“害怕”小偷,甚至会对小华表现出“喜爱”。
然而,故事的高潮和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夜晚。老妇人因为白天照顾小华过于劳累,加上天气寒冷,就带着小华回家睡觉,忘记把稻草人带进屋里取暖。
当天晚上,一只饥饿的老鼠闯入了田地。它看到了稻草人,以为是真正的活人,便上去偷吃稻草人身上的谷粒。稻草人虽然害怕,但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身上的粮食被一点点吃掉。更悲惨的是,老鼠还咬掉了稻草人的假眼睛。
与此同时,附近的一位地主家的小姐也正在经历着不幸。她被父母送来田里,却因为娇生惯养,不会干农活,反而弄坏了收割的稻子。地主非常生气,命令仆人把她吊在井边惩罚。
悲剧的发现:
第二天早上,老妇人带着小华来到田里,发现稻草人身上破破烂烂,眼睛被咬掉,谷粒也被吃光,已经不成样子。老妇人非常心疼,把稻草人抱回屋里,用针线仔细地为他缝补、安上新的眼睛。她甚至对着稻草人说话,诉说着自己的怜悯和关心。
就在老妇人专心缝补的时候,小华无意中望向井边,看到了被吊在那里、奄奄一息的地主小姐。他吓得大哭起来,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老妇人。
结局与主题:
听到小华的哭诉,老妇人又惊又怕。她意识到自己昨晚没有把稻草人带进屋,而是任其在野外受冻挨饿,结果被老鼠啃食,连眼睛都被挖掉。她想到稻草人曾经为她看护田地,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充满了悲伤和自责。同时,她也看到了地主小姐的遭遇,感受到了旧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整个故事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老妇人善良的心和稻草人的悲剧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残酷。稻草人虽然没有生命,但其“感受”和“经历”却异常真实和悲惨,这正是这部童话的巨大力量所在。
总结来说,《稻草人》讲述了一个善良的老妇人、一个可爱的孤儿、一个被当作守卫的稻草人以及一个遭遇不幸的地主小姐之间的故事。通过稻草人的视角,展现了老鼠的贪婪、人类的冷漠以及旧社会的苦难,表达了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公现实的批判。